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心理学研究:内向和外向的孩子,长大后谁更有出息?

时间:03-22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327

心理学研究:内向和外向的孩子,长大后谁更有出息?

▲ 点击上方 “晓敏青春说 ” → 点击右角“...” → 点选“设为星标 ★ ” “孩子什么都好,就是太内向了。” 是不是很熟悉这句话? 小的时候,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,总是会默默专注于自己的事情,比如写字、画画、看书。 因为时常宅在家里,很少出去和别的孩子玩,为此父母没少表达过他们的担忧。 “你太内向了,以后要吃亏的。” “多出去玩一玩,不要总是待在家里。” 我知道父母的好心,但也因此在潜意识里有了这样一种认知: 内向是一种性格缺陷,它是不好的,需要改正的。 这个想法困扰了我很久,以至于每当看到那些在人群中特别活跃的孩子时,我都会羡慕不已,同时也会感到自卑。 直到后来,我才明白,这种想法是不对的。 因为内向与外向,是与生俱来的,并无优劣之分。 内、外向的区别 《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》一书中提到: 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外向还是内向的重要标志,是看他获取、消耗、保存能量的方式。 外向的人会越玩越带劲,只要热闹就会觉得充满能量。 而内向的人在人多的环境下会觉得很累,他需要自己一个人在安静的地方休息,安静以后才能够补充能量。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种孩子的区别。 A是一个外向的孩子。 她喜欢和别的同学一起玩,喜欢被众人包围的感觉,喜欢成为人群中的焦点,只要和大家在一起,她就觉得活力无限;但如果把她一个人关在家里,她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,无精打采,闷闷不乐。 B是一个内向的孩子。 她喜欢享受一个人的时光,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并且常常因此表现出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;可一旦让她置身于人多的场合,她就会觉得心累不已,心理能量会很快被掏空。 此外,从生理的角度来看,内向和外向也有不同。 内向孩子的大脑前叶更加活跃,而外向孩子的大脑后叶更加活跃。 由此可见: 内向还是外向,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,并无好坏之分。 社交,会让外向的孩子获得能量,却会让内向的孩子损耗能量。 独处,会让内向的孩子获得能量,却会让外向的孩子损耗能量。 各有优势 内向和外向,各有各的优势。 内向性格的优势: 容易保持专注、深入思考; 内心敏感、细腻,具有很强的洞察力; 理智、冷静、沉稳,善于自省; 同理心强、会换位思考,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并非处于劣势。 外向性格的优势: 热情、开朗,善于表达,社交能力强; 积极、主动、自信,在人群中更容易被发现; 思维活跃,反应敏捷,适应能力强; 有号召力和开拓精神。 那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外向好,内向不好呢? 那是因为外向的人更容易成为焦点,而在了解不深的情况下,这样的人往往会被大家觉得聪明伶俐、落落大方、能力强、情商高。 反之,内向的人就像小透明一样,很难被引起注意,自然就会给人一种不出彩、谨小慎微、没能力、情商低的刻板印象。 但其实, 内向的人在很多领域,都能表现出其巨大的优势。 许多各行各业的翘楚,其实都是内向性格的人。 比如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,整天活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,根本不在意外人的眼光。 比如影帝梁朝伟,喜欢一个人看书、运动,非常害怕去人多的地方,每次红毯拍照都特别拘谨。 比如商界传奇比尔盖茨,相比于社交,他更喜欢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、写日记、搞研究。 比如著名作家村上春树,他曾这样描述自己: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,偶尔会口若悬河,但平常都是闷葫芦一个。 可见,有没有出息,和内向还是外向,并无关系。 把孩子放在合适的位置 内、外向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,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改变的。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性格太内向,想方设法地帮助他改变,比如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。 也许从表面上来看,确实会收到一些成效,比如孩子看起来胆子更大一些了。 但这很可能只是一种“假外向”。 即孩子的种种表现,主动、热情、大方,都只是为了应付社交的刻意表现,他的内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能量。 因为从本质上讲,孩子依然是一个内向的人,强行社交,只会损耗他更多的能量,让他变得疲惫、恐惧、甚至抑郁。 父母大可放下对孩子的性格焦虑,内向也好,外向也好,都不会影响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,不必刻意去改变。 歌手毛不易说过一句话: “你要允许有一些人,有安静的青春。” 适合孩子的,才是最好的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